回應楊前署長

楊前署長在今日的蘋果日報以我無意挑撥醫病關係回應筆者的文章,認為健保未虧待底層醫護人員。然而,數字是會說話的。

醫療費用的增加大於經濟成長率?

在醫管界和一些批評醫界的團體,會有種聲音是說,醫療花費的增加速度是高過於經濟成長率,所以醫療團體不該批評錢不夠。譬如楊志良在昨日於蘋果日報發表的:楊志良:健保虧待醫界?醫界虧待健保?一文中就提到,「醫院的給付總額2013年高達3754.3億,較前一年成長5.59%,而當年經濟成長率只2.11%,這只是健保給付而不包括2-3成的自費收入」。醫管界在大學入門時都會學到經濟學,經濟學的入門就會教導,在看經濟成長率時,要看成長本身是來自由年輕勞動力人數的增多,還是生產力的增加。如果經濟成長率僅是來自於勞動力增加,那當人口老化時,經濟成長動力就會消失。同樣的,在看醫療花費時,也要看醫療花費的支出是因為何種因素造成。

請楊前署長公開面對

台灣的健保資料庫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庫之一,他的資料來源是彙集了全台灣的醫護人員的心血付出,以及全台灣2000多萬人民的健康資料而成。然而,也因為此資料庫含有全台灣人民的健康隱私,在運用數字上必須小心謹慎,以免做出錯誤判斷。

回應楊志良的健保虧待醫界一文

今天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先生在蘋果日報發文:楊志良:健保虧待醫界?醫界虧待健保?認為健保沒有虧待醫界,但是引用的數據過於匪夷所思,與眾多醫界人士的經驗相悖,因此我去查找健保公開資料來佐證。簡單的結論是,楊志良使用全部基層院所,西醫+中醫+牙醫診所的總健保支出,去除以西醫診所的數量,得出錯誤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