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費用的增加大於經濟成長率?

在醫管界和一些批評醫界的團體,會有種聲音是說,醫療花費的增加速度是高過於經濟成長率,所以醫療團體不該批評錢不夠。譬如楊志良在昨日於蘋果日報發表的:楊志良:健保虧待醫界?醫界虧待健保?一文中就提到,「醫院的給付總額2013年高達3754.3億,較前一年成長5.59%,而當年經濟成長率只2.11%,這只是健保給付而不包括2-3成的自費收入」。醫管界在大學入門時都會學到經濟學,經濟學的入門就會教導,在看經濟成長率時,要看成長本身是來自由年輕勞動力人數的增多,還是生產力的增加。如果經濟成長率僅是來自於勞動力增加,那當人口老化時,經濟成長動力就會消失。同樣的,在看醫療花費時,也要看醫療花費的支出是因為何種因素造成。
台灣在過去幾年間,老人人口急速增加。老人的醫療花費又比起年輕人高。但是這樣的影響因素有多大呢?我們可以由健保資料的公開資訊來推算。在健保署的公開資料中,可由全民健康保險統計資料,來估算這些費用的支出。我將民國100年(2011年)和民國101年(2012年)的表36, 122, 128中的資料匯總。將年齡以0~19歲,20~64歲,以及>65歲作區分。分別得出以下數字。

第一個是年齡部分,可看到從100到101年,年輕人口在減少,而老年人口增加。這代表了台灣社會的老化。


第二張圖是以年齡別做的醫療花費的支出,這邊的醫療花費是將門診和住院加總。可看到年輕人的醫療花費減少,而老人在增加。這邊要提的是,101年的資料是金額,但是100年的資料是點數,一點約等於0.8~0.9元,但是在健保署網站找不到100年的金額。


第三張圖則可以看到平均每人花費,可看到在100年至101年間,平均每人的醫療花費差異不大,甚至是在減少的趨勢。但是可看到,老人的醫療花費是成年人的3.6倍。等於平均每一個成年人變成老人,那麼醫療支出就將要增3.6倍。也就是說,每當老人人口增加1%,醫療花費就會增加3.6%,高過於2%的經濟成長率。

由此可知,在過去幾年間,醫療花費的支出高過於經濟成長率,並不是在於健保對於每一個病患的醫療費用增加,而是因為老人人口自然的增加,而帶來的高額醫療花費。

楊前署長和一些相關的醫改人員或是醫管人員,不應該將醫療花費的支出比經濟成長率高,當作是健保給予醫界的優惠,這單純只是因為社會人口的變動造成。如果一位當過衛生署長,規劃過健保制度,擔任教授的學者,連這種基本常識都不懂,而一昧挑撥醫師和病人間關係,認為醫師只是賺不夠多。這樣的學者,只是在誤人子弟,殘害台灣的未來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