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193集共同體的意義

在這集羅輯思維中,羅胖用共同體一詞,透過德國的上層和下層階級描述,回過頭來討論中國社會的問題。在這當中,羅胖偷渡了「想像的共同體」的概念。但是,什麼是想像的共同體呢?這得從民族主義說起。


民族主義是一個很特別的概念,在十八世紀之前幾乎不存在。人民和政府,往往只是存在一個上下服從的封建關係。但是在後來民族主義興起之後,人們便會覺得統治者必須和人民是同一個民族,由民族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是在這邊最有趣的點就是,什麼是民族?是同血緣?同宗教?還是同文化?信仰天主教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是同民族的人嗎?同樣寫漢字的漢人和日本人,是同民族的人嗎?信仰伊斯蘭教和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他們是同民族的人嗎?如何定義民族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人。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1983年出版的「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中,將民族認為是「想像的共同體」。但是這個共同體並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架構在一個由基礎教育,政府架構,大眾媒體,生活限制等等架構下,所形成的一個想像共同體。這樣的概念,大大的改變了在過往我們對於民族的認識。在後來,要講民族主義,幾乎是不可能忽略掉「想像的共同體」的論述。

我們仔細回想就可發現,以台灣人來說,我們每天生活中接觸到的人,頂多就是家庭,上下班的同事,交易過程中面對的店員,或是路人等等。住在台北的人,其實和住在屏東的人,並不會有接觸的機會。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把屏東的人視為自己同胞呢?因為我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還有每天看到的報紙,新聞等等,會讓你認為屏東和台北是在同一個框架之下,我們是生活在一起的共同體。這種透過教育,透過媒體去塑造出來的框架,也造就了統獨兩派為什麼要競爭中小學義務教育的描述架構,以及大眾媒體的論述權。因為透過基礎教育以及大眾媒體的潛移默化,是可以改變一個「想像的共同體」的認同。

而回到羅胖所說的德國上層階級收稅問題與民族認同之間,以及阿拉伯國家不收稅而沒有形成民族認同的部分。其實會發現這樣的論述大有問題。阿拉伯國家沒有形成以國家為主的認同,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了石油而不收稅,而是因為目前阿拉伯地區的國家基本上是以部落為單位形成的部落國家,而不是民族國家。最著名的就是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這個名字就是統治這個國家的家族名稱。真正要成為阿拉伯民族國家,那至少是要將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敘利亞,埃及這些阿拉伯國家統一起來,才算是阿拉伯民族國家。因此羅胖說阿拉伯石油國家不收稅而形成不了「共同體」意識這點,其實論述是大有問題的。

而從影片當中,也可以發現,羅胖刻意避開「中國人」議題的論述,而是用「共同體」來取代。從羅胖的聽眾背景和羅胖的家庭狀況來推測,可能是羅胖怕被冠上「大中國主義」或是「民族主義」作祟,但是又必須做點東西讓上面的人看,所以才用這種取巧的方式來達到兩面討好的目的。

維基百科:想像的共同體
維基百科:阿拉伯民族主義
道長-一千零一夜:第九十七夜 想像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