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高速硬碟

之前想要從Mac系統跳槽到Win,所以買了台LG Gram 14z980來玩,但是極度不習慣Win的檔案管理模式,又把Gram賣掉,繼續使用舊有的Macbook Pro 2013 Early。手邊就多出一條Intel 760p SSD。

這條Intel 760p SSD 512G,是M2 2280規格,傳輸介面為NVME, PCI-E 3.0x4,屬於目前市面上高速的SSD。打算來玩Windows To Go,就將這個SSD拿來做外接硬碟。


目前外接硬碟盒可以分幾個介面規格,第一個是外接硬碟本身的介面,有M2和SATA兩種,傳統的HDD硬碟都是走SATA格式,而SSD有分SATA和M2。外接硬碟盒與電腦之間的連線,也有幾個格式,USB 3.1 Gen1搭配傳統USB-A接頭,或是USB 3.1 Gen2搭配USB-C接頭,這種傳輸的上限會受限於USB3.1的5/10GB/s。另一種是走Thunderbolt(TB)的介面,舊版TB2的話,上限是20GB/s,新版TB3則為40GB/s。

目前在市面上最常見的外接盒,是SSD本身為SATA介面,搭配一般的SATA轉USB-A介面,走USB3.0傳輸速度,這種外接盒大概200~400元之間就可以買到。

而760p SSD則是要找M2且是走PCI-E的外接盒,這個在市面上並不常見,在PCHome或是光華,一個外接盒大概1000元上下,主要是走USB-C介面。如果要走TB3的話,大概只有ATiKiO有類似的組合,但是目前TB3的價格非常非常的貴,而且我的MBP只有TB2以及USB3.0介面,所以走M2 NVME=>轉USB-C外接介面=>USB-C轉USB-A傳輸線=>接筆電的走法。

以下就是我把760p和外接硬碟合體之後的狀況。這個外接盒本身有附USB-C轉USB-A的傳輸線,買來安裝好760p後就可以直接使用。




以下是在Win10環境下,用CrystalDiskInfo看硬碟狀況以及CrystalDiskMark跑實測速度的結果。使用M2 NVME SSD一個很大的問題,是SSD的溫度會飆很高。跑完CrystalDiskMark後,SSD溫度就從49度上升到54度,用手摸此金屬外殼也會有燙到的感覺。

實際測速上,使用SSD和一般的HDD,在循序存取上速度差異不大,但是SSD好處在於隨機存取的速度快很多,在大量讀小檔案的速度上遠勝過一般的HDD。拿來當開機磁碟,速度不會輸給內建硬碟。


總結這次的改裝
1. 用M2 NVME SSD外接硬碟盒,與主機用USB介面傳輸。
2. M2 NVME SSD很容易高溫,一定要做好散熱

接下來要來利用Windows To Go,來玩Mac上使用Windows的第三種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