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台灣年輕人的困境

台灣的年輕人常常被老人念「沒有上進心」,「不夠努力」,「只追求生活品質」等。台灣年輕人不是沒有上進心,而是可能成功的管道都被老人堵死了,沒機會了,自然轉為追求生活品質等其他方向。

未來40年的醫療負擔會有多重呢?

延續前幾天說的長期照護法是種龐式騙局嗎?的討論,會有一個疑問,照著預估的人口變化,以後成年人的經濟負擔會有多重呢?因為我本身是醫事人員,所以最想知道的就是,未來年輕人的醫療負擔會有多重?先來回顧人口變化的圖。


長期照護法是種龐式騙局嗎?

龐式騙局是種投資的騙局。詐騙者先跟A方說,你投資我100萬元,可獲利150萬,然後再跟B方說,你投資我150萬,可以獲得200萬,然後拿B的150萬給A,讓A以為投資下去真的可以獲利,所以拿出更多的錢來投資詐騙者,直到整個騙局無法運作,詐騙者才會被揭穿。長期照護法(以下縮寫長照法),實質上來說也是種龐氏騙局。

醫療費用的增加大於經濟成長率?

在醫管界和一些批評醫界的團體,會有種聲音是說,醫療花費的增加速度是高過於經濟成長率,所以醫療團體不該批評錢不夠。譬如楊志良在昨日於蘋果日報發表的:楊志良:健保虧待醫界?醫界虧待健保?一文中就提到,「醫院的給付總額2013年高達3754.3億,較前一年成長5.59%,而當年經濟成長率只2.11%,這只是健保給付而不包括2-3成的自費收入」。醫管界在大學入門時都會學到經濟學,經濟學的入門就會教導,在看經濟成長率時,要看成長本身是來自由年輕勞動力人數的增多,還是生產力的增加。如果經濟成長率僅是來自於勞動力增加,那當人口老化時,經濟成長動力就會消失。同樣的,在看醫療花費時,也要看醫療花費的支出是因為何種因素造成。